种类繁多、制作精美、工艺技术独特的烹饪饮食与由此派生出来的中国饮食文化,使中国在世界上赢得了“烹饪王国”的崇高美誉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中国饮食历史的著作。1999年10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徐海荣主编的多卷本《中国饮食史》就弥补了这一缺陷。这是目前所见的卷帙最为浩繁、内容最为详务的中国饮食史研究学术专著。
《中国饮食史》共分6卷,约300万字,设绪论、原始社会的饮食、夏商时期的饮食、西周时期的饮食、宋代的饮食、辽金西夏饮食、元代饮食、明代饮食、清代饮食、民国时期的饮食、少数民族饮食15编。每编又设数章,对各时期饮食文化涉及的饮食原料的生产与制作、饮食的烹饪方法、饮食器具、饮食礼俗和制度、饮食风尚、饮食业、饮食思想和食疗养生以及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等进行多方位的阐述。
通观《中国饮食史》全书,我觉得其有以下几个特点:
一是论述全面、系统,本书以时间为经,内容为纬。既系统阐述中国各个时期的饮食历史,又对各个时期饮食文化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透视;既阐述汉族的饮食历史,也对中国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饮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本书注重对少数民族饮食史的研究,尤为可贵。
二是史料翔实。首先就文献资料的使用来说,作者在书中不仅充分利用“廿五史”等官修史书,而且还广泛搜集野史、诗文集、笔记小说及地方志、档案等。在古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,利用传统的考据方法,进行归纳整理,反复辨析,仔细推敲,去伪存真,去粗取精。同时,作者还及时融汇最新的考古成果和民俗学、民族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资料,互相印证,最后才得出结论,从而使其论点信实有力。
三是论点新颖,有理论建树。这一特点在绪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。在这一编中,作者对中国饮食史的概念与内涵、中国人的饮食思想、中国饮食史的流变与分期、中国饮食史的基本特征、中国饮食在中华文明史及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、中国饮食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,以清晰严密的逻辑,层层展开了条分缕析,从而构建起了自己的、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。全书在理论观点上还有许多持之有故、言之成理,且成一家之言的精辟之说,如对茶和豆腐的起源问题的探索,对夏商时期“以乐侑食”、“食以体现”的分析研究,对西周时期饮食观念的阐述,对秦汉时期宴饮活动的社会意义的论述,等等,都是典型的事例。
四是结沟严谨,自成体系。目前国内外已出版的研究中国饮食史的著作中,或专论烹饪(如张起钧的《烹饪原理》),或专论茶酒(如庄晚芳《中国茶史散论》),或专论饮食器具(如杜金鹏等编著的《中国古代酒具》),或侧重于饮食科技(如洪光住《中国食品科技史稿》),或侧重于饮食民俗(如王仁兴《中国年节食俗》),或侧重于某一时期(如陈伟明《唐宋饮食文化初探》),或侧重于某一区域(贾大泉等《四川茶业史》),很少有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。而本书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。
五是图文并茂,文字优美流畅。在本书中,附有彩色插图近200幅,黑白照片及线绘图700余幅。
这部由徐海荣先生主编、徐吉军先生任副主编,并由众多专家撰写的这部《中国饮食史》,确是一部中国饮食史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。